
2011年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國
當時26歲,那時候原本公司九月多有員工旅遊是要去綠島.
那時候也沒有做太多的打算,原本的生活其實都被工作佔據了,
白天都是在想要怎麼樣才能準時的把實驗做完,交出一份好的報告給上司.
後來有一次在打報告時聽到隔壁同事在奚奚細語的講甚麼downtown旅遊,在地人才會知道的地方.
聽了五分鐘後我還是禁不起誘惑,於是厚起臉皮過去探聽是有甚麼好康的.
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在討論員工旅遊要去香港玩.當下沒甚麼思考的就說我也要加入.
也因此鄉巴佬的我的人生第一次出國旅行也就定案了!!!
之後的辦護照,拍護照照片,以及搭飛機也都很自然而然發生與經歷了...
為期四天三夜的自助旅遊,我們住在上環的酒店,同事則去住香港的朋友家.
有去太平山看夜景,維多利亞港看雷射煙火秀,蓮香樓學香港人吃早餐,譽滿坊聚餐,澳洲牛奶公司吃甜點
廟街吃大排檔跟喝啤酒,還有吃豬扒包跟龜苓膏,跟坐郵輪去梅窩騎腳踏車還有outlet shopping.
太多的開心回憶值得收藏了...
印象中是第二天晚上我們吃完晚餐後,從中環坐叮叮到灣仔,然後在走過去the one的大樓,目的地是位於頂樓的Wooloomooloo.
同事說他們之前在香港時有朋友生日都會在這聚餐,算是他們的secret place.
當時的一切,對我而言至今仍是特別而難忘的.
從那次出國後我也有了環遊世界的夢想,不過在這個夢想的前提之下,是要能跟你一起過日子的人,
那個人就不限於是家人或是朋友抑或情人了,
Wooloomooloo steak house原本是煎牛排館(好像起源地是澳洲)
但在最頂樓的地方是戶外開放的地方,外面有lunch bar,上去後,會發現很多外國人在那邊聚餐或是聊天喝酒,
當天我們也是一人點了一杯調酒,並不是說要喝得很盡興,也許是應景點了些酒會讓聊天更多了些話題.
海港的風輕盈的從大樓夾縫間吹了過來,把工作的烏煙瘴氣以及榮耀都一併帶走.
電子音樂的跳動與沉潛在身體裡準備蠢蠢欲動的酒精讓人感到愜意與不真實.
似乎很多在意的事物都可以放棄與不在意或是當作沒發生過.
從Wooloomooloo可以看到維多利亞港跟跑馬地以及香港公園.
這個site的view跟太平山的城市與海的夜景比較起來也許格局沒那麼大,
但從被城市高樓包覆住的大樓間往港灣看過去的景色也是很不一樣的.
也許香港人的生活比台灣人節奏快速,收入比台灣人高,但多元文化以及多種種族的融合我認為變化是比台灣還要快速跟豐富的.
從小看了很多香港電影,賭神2,與龍共舞.賭俠.食神,功夫,那次到了香港後才對香港有了不同的認識.